目的地搜索
学术文章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园地 >> 学术文章 >> 正文
抓好党建“五个结合”助推高校“双一流”建设
2018-11-06 11:44  

抓好党建“五个结合”助推高校“双一流”建设

李建军

贵州大学作为教育部与贵州省人民政府合作共建高校和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重点打造植物保护世界一流建设学科和大数据科学与技术特色学科群,学科建设与内涵发展取得了新的进展。近年来,学校始终坚持党建领航,党建与学校“双一流”建设同频共振,有力地推动了贵州大学“双一流”建设。

一、立德树人:思想建设与人才培养相结合

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为学校发展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学校紧紧围绕“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通过一系列举措,切实把党的思想建设和人才培养紧密结合。

打造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通过实施“党旗领航”“学习提升”“守渠固基”“阵地培育”“师魂镕铸”“润物滴灌”六大行动,构建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十大育人质量提升体系,全面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决抵制错误言行和严把进人关;高度重视舆论传播平台建设和管理,积极传导正能量,在中国高校社会影响力2017年度排行榜上,贵州大学入选全国高校网络舆论影响力前十名。

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建立“通识+专业”培养模式。进一步完善本科通识教育组织管理模式,强化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学校荣获“全国教育改革创新优秀奖”,获批“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积极开展一流本科专业建设,9 个专业纳入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专业。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建设。推进“纯风行动”和“博学计划”,开展“做人·做事·做学问”系列讲座,打造“溪山论道”读书会、硕博论坛等品牌活动。支持和鼓励学生成立“学习社”、“研习社”、“青马学社”等理论学习型社团,定期开展“研习诵”等线上线下互动学习活动,激发大学生自主学习理论的内生动力。2017 ,学校荣获首届“全国文明校园”称号。

二、人才强校:组织建设与师资队伍建设相结合

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双一流”建设的根本保障。学校多管齐下,抓好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两支队伍的建设,为“双一流”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坚持党管干部。校党委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坚持党的组织路线,贯彻新时期好干部标准,把政治素质过硬、熟悉教育规律、品行作风优良、业务精湛的人才选拔到合适的岗位上。

坚持党管人才。校党委书记担任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组织部门牵头,各职能部门和学院各司其职,切实做好人才的引进、培育、管理和服务。

建立校领导联系专家制度、校院党委领导班子成员、党员专家联系优秀青年教师制度,探索把骨干教师培养成党员、把党员教师培养成教学、科研、管理骨干的“双培养”机制。

坚持引培并举。实施“2114”高端人才引培计划,为“双一流”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完善高层次人才引进办法、教师培训实施办法等制度,引进与培养并举。2015 年以来,学校自主培养了中国工程院院士 1 人、长江学者2 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 5 ,引进优秀博士近 400 人。

三、为人师表:作风建设与师德师风建设相结合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为深入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增强教师“立德树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校党委专题研究师德师风建设问题,采取综合措施,着力造就一批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和教育管理专家。

成立师德师风建设领导小组。不断强化在人才引进、岗位聘用、职称评审、导师遴选、课题申报和教师培训等环节的监督检查,切实预防和查处师德师风失范行为。

强化师德师风教育培训。通过组织参与各类各层次培训,将师德师风建设融入网络视频程、青年教师入职培训课堂等,积极引导广大教师争做“四有好老师”。

树立师德标兵,表彰先进典型。通过举办各级各类推优表彰活动等,倡导尊师重教,鼓励广大教师创先争优。

推进师德师风考核“一票否决”制。出台《教师师德师风考核实施办法》,严格执行教育部师德禁行行为“红七条”,加强师德师风监督体系建设,坚持师德师风考核“一票否决”制,严肃处理了个别师德失范的教师。

四、机制保障:制度建设与一流学科建设相结合

贵州大学坚持制度建设与一流学科建设相结合,为加强一流学科建设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近年来,学校制定了《一流学科建设管理办法》《一流学科海外人才引进办法》等一系列文件。

以制度建设助推一流学科建设。2017 年学校新增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8 ,位列全国高校前八名,学校博士学位一级学科达到 17 (14 所部省合建高校前三名)。目前,学校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数量占全省高校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总数的 61%,博士后流动站占全省 80%。在校硕士生和博士生分别占全省在校研究生总数的 60% 80%。在 2017 年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校有 18 个学科上榜,植物保护世界一流建设学科获得“B+”等次,并列全国第四名,农药学学科实力和人才数量及团队影响力位居全国首位,数学、生物学、机械工程、软件工程 4 个学科获得“B-”等次,是我省高校学科建设最好成绩。学校重点支持植物保护学科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大数据科学与技术学科群、生物学、生态学、农林经济管理等建设国内一流学科;打造“学科特区”,引导和激励优势特色学科出成果、出人才,提升学科竞争力。

实施一流科研成果奖励计划。设立一流学科科研成果奖励专项基金,对学校学科提升做出杰出贡献、产出高水平学术论文、学术专著、高端智库成果和高新技术转化成果的学科团队及个人进行重点奖励。

推进“9030”学科专业瘦身计划。优化学科专业设置,将本科专业由逐步压减至 90 个左右,二级学院逐步压减至 30个以内。力争通过优化调整,本科生与研究生培养人数达到 2:1。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贵州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构建结构合理、优势突出、充满活力的学科生态系统。

五、风清气正:反腐倡廉建设与巡察常态化相结合

学校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整治干部不担当不作为突出问题和全面开展巡察工作的精神要求,坚决纠正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将反腐倡廉建设与巡察常态化相结合,深入推进学校党风廉政建设,着力正风肃纪,营造良好政治生态。

思想上高度重视反腐倡廉建设和校内巡察工作。学校党委开展了集中整治干部不担当不作为突出问题暨校内全面巡察工作,进一步压实“两个责任”;党委带领班子成员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形成以上率下,层层落实的主体责任的相关机制;在全校 30 个基层党委设立基层纪委,建立基层组织日常监督全覆盖的长效机制,设立特聘纪检员。

制度上建立了校内巡察工作机制。学校党委根据党内监督条例以及中央、省委对巡视工作的新要求,制定了《校内巡察工作办法》,以校内巡察工作为抓手,纠正“四风”常态化,巩固拓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十项规定”精神成果。强化执纪监督,严肃问题整改。在首轮巡察工作中,校内巡察组对 12 个二级单位查摆出来的 9 大类问题,严格督促相关单位情况认真对照检查,建立工作台账,在规定的整改期限内切实抓好问题整改。学校把巡察结果作为二级机构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考核评价、选拔任用、评先推优的重要依据,作为各单位加强管理、绩效考核的重要参考依据;对于忽视问题整改、整改不力、整改不到位的单位,将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追责。

坚持校内巡察全覆盖和常态化,驰而不息地抓好反腐倡廉工作。把巡察工作作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将巡察成果运用于学校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

摘编自《贵州日报》20181023日第11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权归天津师范大学所有